观身与观心的方法有什么区别?
观身与观心的方法有什么区别?
一一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20年12月26日
开示《心安住是工具,心宁静是力量》禅窗
观心、观心……别以为观心就是毗钵舍那。
大部分人的观心都是修习奢摩他,还没有实际提升到毗钵舍那的阶段。
除非心安住成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而后觉性捕捉到正在呈现的名法、色法。
正在呈现的色法,这个表述是正确的。
色法正在呼气、吸气,正在站、正在走、正在坐、正在躺;
至于名法,我们紧随其后地知道生气了、贪了、迷了、散乱了、萎靡不振了、乐了、苦了……
不过,苦乐是可以观到当下的,快乐是存在于当下的。
心是善的,有快乐,去观快乐时,快乐并不会灭去,因为心仍然是善的。
但是,如果真的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去觉知“心苦”,心苦会即刻灭去。
因为心的苦只生起在有嗔的心里,当嗔灭了,心的苦也就灭了。
观身称之为“当下即刻”,
即当下这一刻正在运动、点头、正在左转、右转,正在……
但是观心呢?
贪了、嗔了、痴了……烦恼杂染是紧随其后地观,
称为贪了、嗔了、痴了……
或是观受,苦了,苦只能和有烦恼的心同步生起。
而心方面的乐既可能与善法同时生起,也可能与不善法同时生起。
如果是与不善心(比如贪心)同步生起,那么贪一灭去,快乐也会灭去。
但如果在禅定中知道心有快乐,快乐却并不一定灭去。
因为它并非不善心,而是与善心同步生起的快乐。
那时候的心若是处于禅定,它会长时间反复生起、多次重复,
于是就出现维持很久的禅定状态的心。
但是,如果观不善法有“了”这个字:
贪了、生气了、迷了、散乱了、萎靡不振了……
那是紧随其后地观察。
有人声称隆波帕默不会教导——根本不是当下。
那是由于自己不会观心才以为隆波教错了。
贪的心、嗔的心、迷失的心,都属于不善心,心在不善的那一刻是没有觉性的。
当我们觉知正在移动的身体时,
称为觉知“刹那当下”——觉知当下这一刻。
而在觉知心贪、心嗔、心痴时,是“相续当下”,
因此观身与观心的方法是有区别的。
观身是观察当下正在发生的状况;
观不善心是心贪了、生气了、迷失了,立即意识到“心刚才贪了……”。
如果是昨日的贪,今日才意识到,
这已经不是“相续当下”了,早已没有了相续性,不再连贯。
“相续当下”是与当下的接连相续。
观名法是属于“相续当下”,尤其是观烦恼杂染时。
想要开发智慧就要学习方法:
观身必须先修定,心才有力量;
观受也适宜于先修定,心才有力量,
而后再观身、观受工作,观它们正在运作。
但是观心是用刹那定——
瞬间的禅定,一刹那、一刹那的。
比如念诵佛陀、佛陀、佛陀……
心溜去想了,散乱了,及时知道散乱了,
那是刹那、刹那地知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