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引导心去开发智慧?
如何引导心去开发智慧?
——摘录自隆波帕默尊者2017年3月12日开示《修行核心》禅窗
大家要逐步去训练,如果心还没有智慧,就要辅助它。比如:一旦觉知自己之后,生气的瞬间,心就可以无刻意地自行觉知,心安住之后,若只停在仅仅觉知的阶段,就要使用思维分析来帮忙——哎,之前生气,现在不生气了,生气是无常的……就这样逐步教导它。
或是,有些人训练禅定,出定以后,心感到宁静、舒服、静止不动,那么需要分析与思维来铺路——指导心去观身,而不要去观心。
从深度禅定退出之后,观心不会观察到什么,只有宁静与空阔。禅定训练较多的人要去观身,因为身念处适合奢摩他的行者。
而心念处,则适合毗钵舍那的行者,适于开发智慧的群体——也就是那些观念型、喜欢思维很多的人。
因此,如果在觉知自己之后,心是如如不动的,入定、出定以后,心都是如如不动的,高僧大德们就会教导他去思维和分析身体:身是无常的、苦的与无我的。教育并且引导心懂得从三法印的角度来看待它们。
如果我们无法入定,那么就用这样平常、普通的心,去教育心,比如觉知自己以后去引导:刚才生气了,现在没有,生气是无常的,就这样逐步去教导、慢慢去引导心,而后心就会变得聪明,就会开始看到三法印。
以后境界一生起,比如:生气了,它就会看见生气不是“我”,生气只是一位不速之客,缘聚而生,缘散而灭,无法掌控,就会照见无常——不断地变化;是自行生起的,我们没有命令它生起,也阻止不了它生起,它是无我的。
如果开发过智慧,那么一旦心能安住并且觉知自己,心醒过来后,就可以照见名色身心的三法印。
如果无法照见到,可以透过思维与分析来协助,思维和分析并不是散乱,需要真的有相对应的境界,比如思维与分析身体时,必须能真的觉知到身体,并逐一去观身的每一个部分——头发宣称过它是“我”吗?
试着抓住头发,即便是秃顶也应该还有一点头发。试着抓抓看,头发说它是“我”了吗?拉拉看,感觉到了吗?有一点疼痛感?疼痛感有说它是“我”吗?
就是这样慢慢观察,逐步去引导,慢慢去体会,都是有事实来相对应的,并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白日梦。
去观心就会看见:噢,生气能够自行生起,贪心也能够自行生起,训练这样观察,最终就会生起智慧,心会照见三法印——看见色法,会照见色法的三法印;看见名法,会照见名法的三法印,而不是停留在只是看见色法与名法的程度。
训练至此,就是已经准备妥当了开发智慧的心,这样的心是大善心,与智相应——即带有智慧,无行——无须刻意令其生起而能自行生起,这样的心是非常殊胜的。
善心共有8种,而这种准备妥当的心——带有智慧、自行生起的“大善心”则有两种。这两种有何区别呢?一种是悦受,一种是舍受。
在开发智慧的时刻,有时是悦受,有时是舍受,但不会有苦受。若有苦,就已经离开了善心,心已是不善心、嗔心了。但是如果感到喜悦以后,手舞足蹈、想入非非,那样的心又已经是贪的了。
就是这样逐步训练去观察烦恼,它将对我们的修行起到推动作用,让我们得以毫无刻意地生起觉性,然后再训练心来开发智慧。
慢慢去训练,修行中的陷阱真是不计其数啊!
要从实相之中去学习,如果只是一味地听闻隆波开示,不晓得要学多少年才到头。所以我们必须亲自去探究,逐步去观察境界,明白与领悟就一定会豁然显现。
对此,高僧大德们曾经比喻——就像是在茂密的森林里迷路了。仿佛处在茂密森林里的阿姜宋彩尊者的寮房,有人要去找尊者时,不断围着寮房转,一头雾水,找不到入口,明明看到屋顶,走过去就消失了。这就好比在修行的初阶,身处茂密的森林深处,我们需要不断地摸索着一步步往前挪动,前方就会变得越来越敞亮,最终我们完全走出丛林来到空旷地区,便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切。
高僧大德们说——在训练的初期,天啊,几乎是摸着石头过河,分不清东南西北,但随着时间推移与不断精进,修行变得简单起来,到最后就好像上了高速公路,无需做什么,即使是跷着二郎腿都能生起道与果,或是躺下睡觉都能证悟道与果呢。
阿难尊者就是在要躺下睡觉的片刻生起了道与果的,对吧?可我们躺下睡觉的话,只会传出一片鼾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