隆波的修行经历(7):自我审查
——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11月28日开示《检测自心》禅窗

有时听了高僧大德的教导,隆波便摸索着练习。隆布敦长老说,不要把心外送。隆波就试着不把心外送,而往里送。送心不断往内心深处去看:或是观察身体内部。既然不该往外送,那就把心送进身心之内,直到有一天生起了疑虑,看到烦恼从胸口涌现出来……那么它的源头在哪里呢?

看到它冒了出来,隆波就冷静地任它涌现,等烦恼一出现,就轻轻地觉知它。否则觉知太犀利,它会一下子断掉。但如果是轻轻地觉知,它会逐渐萎缩进入胸口。如果继续去观,它就会逃进越来越深的地方。然后隆波就紧随着去观,不管多深都跟着,心想哪怕烦恼逃到龙宫去,自己也无所畏惧,都要跟着去观察。随着越来越深入,它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,空空如也。于是隆波把心退到外面。不一会儿,烦恼再度冒出来,隆波就继续观察,它又再次萎缩……就这样不停地追逐。隆波觉得这样操作应该对了吧,因为长老说了,别把心外送,而自己也没有把心外送,而是进到里面了。

有一天,隆波去清迈拜访隆布信长老。长老一看到隆波的脸……对隆布信长老而言,不用主动作禅修报告;隆布敦长老也一样,不用主动报告,只是坐着就可以了。隆布信长老一看到隆波,就说:「知者,知者,出来外面,烦恼不在里面。」隆波还没汇报自己送心去观里面的烦恼,在找源头……他就开示道:「知者,知者,出来外面,烦恼不在里面。」

隆波听得一头雾水:隆布敦长老不让把心往外送,隆布信长老却要求出来到外面,那究竟应该怎么办?两位长老的教导为何不一样啊?

隆波自己体会说,可能是往里钻得太深了,应该待在中间才合适。因为另一位师父隆布帖长老曾经开示:「谁如果能够契入中立,就会脱离所有的苦」。噢!中间才好,既不往外送,也不往里送。

于是,隆波不断地练习,努力把心呵护在中间——心寻找所缘时,看见它跑到内在的所缘上,就在即将触及所缘时,逆流回来寻找知者,一旦要触及知者了,不让其触碰,再次寻找所缘,就在两点之间来回调试。假设这是心,这是所缘,两者是有距离的,自己就在两者之间游移。

隆波努力训练让心待在中间——动来动去,心突然集中,什么都没有了,唯存觉知——没有「能观、所观」的界定。隆波训练了很久,直到得心应手,能够让心既不抓能观,也不抓所观,此即「中」。

有一次隆波去清迈,当时还在这么练习。而此前曾拜访隆布帖长老,跟他汇报说,自己怀疑这是一种奢摩他,而不是毗钵舍那。自己进入了看似涅槃的状态,看起来像是没有欲望,没有造作,没有色法和名法,没有日月,什么都没有;唯有空与光明,甚至没有时间。因为时间是源于对比的,必须有“两个现象”才会出现时间,而这个状态没有对比,所以也没有时间感,这应该就是akāliko——超越时间。只是到了某一点,心会退出来,回到世间,发现烦恼还跟以前一样。这就不对了,并不是通往涅槃的路。

隆波去顶礼隆布帖长老,报告说我是这样修的……我怀疑这是奢摩他属于禅定。长老说,是的,它是禅定,不过现在没有人会修这种禅定,你可以了解了解,也有好处,最好学习一下,否则以后就没有人懂了。隆波说自己很怕会卡在奢摩他里。长老说,不用怕,如果卡住了,师父自会出面解决的。

既然长老是这么回答的,又指导自己去做,所以隆波就继续练习——消灭一切,唯存觉知,甚至没有时间,没有任何思维。

有一天隆波去清迈拜访阿姜同印尊者,到寺庙时已经是晚上。公务员白天要工作,晚上大家去吃大餐时,隆波就会借故去寺院拜访阿姜同印尊者。到了寺院门口,一位年轻的法师正站在那里。冬天非常冷,当时电也不通,寺院一片漆黑。这位法师说:现在阿姜布詹在寺庙挂单,他生病了,来看医生,请你去见他一面吧。隆波说,自己并不认识阿姜布詹,从没有听说过,自己是来拜访阿姜同印的。阿姜同印尊者在吗?在!于是隆波就去见阿姜同印,报告自己的修行进展。阿姜同印是隆布信长老的弟子,修行非常棒!互动了将近一小时,从寮房出来时已经非常晚了,估计晚上九点多了。那位法师还执著地站在阿姜同印的寮房前等着。

「去吧、去吧,见见阿姜布詹吧!」那位法师说道。隆波感到于心不忍,天那么冷,他还一直站着等,想不到竟这么执着,只好答应他了。

阿姜布詹病了,但没进房间,而是正在走廊上休息,那是两层高的小木寮房。隆波上楼后,发现他就躺在一张长凳上,用被子裹着头,全身一直在发抖。

隆波刚上去,他就立刻坐起来,指着隆波的脸,说道:「怎么样,你怎么修行的?说一说!」于是隆波汇报说,自己既不抓能观,也不抓所观,心就在中间集中下来。

他吼道:「嚯!什么涅槃,还有进有出?!怎么样,接下来怎么修行的?」因为他的口音很浓,隆波听不太懂,因此以为他也没听懂隆波的口音,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,于是又再重复了一遍。然后他又吼了一次,这次声音更响亮:「嚯!什么涅槃,还有进有出?!」就这样,隆波的心彻底把这种训练放下了,知道说这样的训练不对,浪费了大量的时间。

隆布帖长老之所以让自己继续训练,是为了让隆波长长见识,以便将来有人问起时,可以答得出来,至少能回答这类问题。现在既已明白,就无需继续了,否则不会抵达真正的道、果、涅槃。

有进有出的涅槃属于赝品的涅槃,此前高僧大德也指出过——那是一种禅定。如今回想每位高僧大德对自己的教导:一位左敲敲,一位右打打,一位在中间捶捶,就像是足球被踢来踢去。

隆布敦开示说:「别把心外送。」
隆布信则说:「别进到里面,别送心到里面。」
隆布帖的开示是:「训练让心在中间。一旦在中间了,它就会跟空在一起。」
而阿姜布詹又说:「那不是涅槃!」
类似于一直处在走投无路的境地,这么做也错,那么做也错,怎么做都错。

其实在见到尊者之前,隆波就已经意识到它不对了,只是还不确定。一旦得到了高僧大德的确认,就彻底死心了,明白这样的修行到底对或错。

整条修行路上处处存在着对与错,这么做本来是对的,但到了另一个阶段就不对了。谁又能整年、整辈子为我们指点迷津呢?因此需要如理作意——自我省察。

比如,心驻于空时,甚至没有时间、没有思维,什么都没有,一直是空、光明和纯净,停止了造作,停止了寻找,停止了心理活动,什么都没有,什么也不剩。起初隆波以为这样练习下去便能抵达涅槃,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,它只是一种奢摩他。

(我们应该)逐步学习,慢慢体会自己所犯的错,怎么知道那是错的呢?其实在见隆布帖和阿姜布詹之前,隆波就知道错了,知道那不是通往道、果、涅槃的路,而是一种奢摩他。为什么?因为隆波发现,心进入其中又再退出后,已有的不善法并未断除,新的不善法还会生起,已有的善法之后仍会灭去并且没有增上……换句话说,隆波就是透过观察「善法」与「不善法」来辩识的。

如果修行正确时,已有的不善会灭去,新的不善不会生起,或即便生起,也会减轻;未生之善会生起,已生之善会增上,变得越来越强大。经由这样的检测,就可以辩识出来自己的修行是对是错。

标签: 修行, 自我省察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