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中道地训练禅定?

~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8月29日《中道的「中」》中文字幕视频08'01"-29'04"

禅定也是同样的,训练时不要太紧也不要太松,几乎百分之百的修行人打坐都太紧了。

禅定是指心安住的状态,打坐的目标是必须宁静、安住之类的。如果有「想要」作为导引,已被烦恼牵着鼻子了却没有意识到。一旦想要宁静,想要好,想要这,想要那,就开始打压——控制身、打压心。

经行时必须以特定节奏来走,哪怕稍微动一动都谨小慎微,非常压抑,打坐时必须用这个或那个姿势,必须坐得直直的、全身紧张,苦闷到腰酸背痛、颈椎病、四肢僵硬,打压太厉害以至都波及到身体,或者强迫心以致过紧。
比如拼命地紧盯,这样就太紧。

以前怎么走路的,现在还是那样走,只是走的时候保持觉性。
打坐时,习惯怎么坐就怎么坐,习惯隆波琨长老的「乞丐」蹲,如果那样蹲了禅定很好,那样打坐也行,不是必须坐得漂亮、走得端庄什么的,那属于身体的范畴,与禅定无关。
但也不是软绵绵地坐着,靠墙靠柱靠东靠西,伸长胳膊舒展腿地打坐,很快就呼呼大睡,坐来坐去就又什么都不执着了,倒头便睡「睡定」,这就太松,迎合了烦恼。

再比如吸「佛」呼「陀」很快就担心起Line了,有谁在脸书上留言或回复邮件了吗?如果三心二意的,那就别经行,别打坐,只是装模作样、自欺欺人罢了。实际上,心一直陷于「滚滚红尘」,牵挂网络,担心这、惦记那,这样就太松。

因此,我们修习禅定时要用功,这是用修行来供佛的时间,不是娱乐的时间,手机直接设置为飞行模式,不必设置震动,放得远远,不用去看它,否则就别提修定了,不可能的。
或者修习禅定太紧,比如:必须这么走、那样坐,太紧了。

禅定属于心灵的范畴、精神的层面。如果需要获得宁静,就持续带领心去跟有快乐的单一所缘在一起。像隆波是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后有快乐,七岁起就开始训练。1959年隆波李尊者指导后就开始吸佛呼陀,当需要休息、需要宁静时,隆波就来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,不断地呼吸,对于心是否宁静没有期待。如果有期待,心是不会宁静的,反而会苦闷,会努力控制呼吸。

判断是否太紧、打压的非常简单的方法是:呼吸时,如果感觉累,就说明打压力度过大。
从一出生就呼吸的,从没觉得累过,打坐观呼吸一会就累,说明呼吸错了、不自然。
呼吸时自我打压太严重,这样太紧。

起先隆波也是,刚开始不会,隆波李尊者教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数「一」,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数「二」……没有期待打坐后会怎么样,会有什么结果。隆波李尊者教观呼吸,隆波就观呼吸,没有期待,时间不久心就集中、宁静下来,光明、宁静、舒适。

练习一段时间后,开始起贪心了,慢慢了解到:坐着坐着会有光明生起,心和光明在一起后就会集中下来,隆波能够记得「心集中」的状态,一上坐就开始带节奏——要心「集中」,如果熟练到成就「四自在」,那是可能的。但如果是新手,就会逼迫、逼迫、逼迫,想让心宁静,让心集中,不可能的。

小孩子修行比较容易,因为他们没有功利心、贪心。修行人一旦长大些就想要「好」了,一动手修行就开始打压身、强迫心,太紧了。

要将心调整到适度——不松不紧,并非易事,或有些人年纪大了才开始训练,心散乱了几十年,来训练就会迷失,很容易走神、入迷。等大把年纪了才训练,觉性往往不太强。
或刚一上坐就睡着了。谁打坐了很容易睡着?要有自知之明,老啦!有些人年纪虽不大却垂垂老矣,如果是那样,打坐后迷迷糊糊、睡眼惺忪。

有时候打坐后看到这、看见那,这就太松,打坐后心跑去外面,跟着光跑到外面看到鬼、天神,去地狱、天堂什么的,觉性就太弱,生起禅相、天眼天耳通,听到这、听到那,如痴如醉,跑出去探知外在,探知过去、探知未来等等,以上全都太松,因为觉性太弱。

因此,太紧了不好,心苦、身也苦,太松了也不好,怎么做才能刚刚适中呢?

起步时无论如何都会紧的,不用害怕。我们一想到修行,就会自然发紧,我们不是对修行毫无预期的小孩,长大了无论如何都会有所期待的。因此刚开始会「紧」没关系,好过「松」,如果一开始就「松」,颗粒无收,破罐破摔。

起步阶段会刻意地吸「佛」、呼「陀」,一旦心跑去想别的,不用管它,回来继续呼吸,刻意让心跟呼吸或佛陀在一起。

慢慢去体会:今天刻意力度较大、憋闷,胸口特别憋闷,说明刻意的力度太大,但好过「迷」。刻意修行可以去善道,如果太松后一直迷失,会堕恶道,因此,「紧」好过「松」。

但如果「紧」到身残疾、心苦闷,太紧的话,一不小心可能得抑郁症,因为「紧」过了头。要慢慢体会,我们会发现这样太紧。

为什么会紧?因为有贪心,想要好,想要快乐,想要宁静。

一旦识破「紧」的根源,即「想要」,识破心的「想要」,于是「紧」慢慢得以缓解,就会刚刚好。但如果一开始就太松,会彻底迷失,刚开始时紧一点点,但不要太紧,而不是一开始就紧到极点,太过了。平常的这时候,已经有紧的成分在内了的。

紧了我们慢慢体会:修行后为什么会累?观呼吸后会累,修行了感觉透不过气,胸口憋闷什么的,慢慢去体会——噢,想要好,想要快乐,想要宁静。

一旦明白根源,及时知道「想要」,「想要好、想要快乐、想要宁静」灭去,心会从「紧」中慢慢松脱来到刚刚好那个点。
「刚刚好」那是一个类似于非常小的点。「松」很长,「刚刚好」非常短,「紧」很长。在「刚刚好」时,心是安住、宁静的,在没有刻意、人为的情况下自行安住。但想要来到这里之前,需要先刻意,我们及时识破渴爱(想要好),渴爱灭去。

慢慢去用功,心很快就契入「刚刚好」。「刚刚好」属于正确的点,但做不出来,千万别以为一动手就可以「刚刚好」,不可能的,「好」做不了。

每次做每次都错,不是太紧就是太松。但「好」在于我们有觉性及时意识到「太紧」,及时意识到根源:渴爱导致了「紧」,依靠觉性及时地意识到,心没有了渴爱。不断去用功,心会自然而然「刚刚好」。

因此「刚刚好」是做不出来的,即便「刚刚好」了也不要呵护,退失了继续去及时知道,不断保持觉性,心往外送后再次及时知道,心就回来安住。

一定要有禅修所缘,别以为自己根器利,无需使用禅修所缘,不需要临时的家什么的,此言差也!否则佛陀就不会教我们要有禅修所缘了。
比如跟佛、法、僧在一起,跟呼吸或身体的毛、发、甲、齿、皮、肉、筋、骨在一起也行,回忆自己做过的好的布施、持戒……必须要有临时的家。

不过「(十)遍」什么的,隆波不太建议,因为修了(十)遍,心喜欢往外送,而「(十)随念」更安全些。有觉性地忆念到佛法僧的恩德、忆念到已经做得很好的布施、忆念已经持得很好的戒、忆念宁静、忆念品德高尚的人,忆念后自己有快乐,这称为「天随念」,心感觉愉悦、满足。
假设我们想到诗琳通公主,她非常可爱,只看她的照片就觉得非常可爱了,我们心里感觉舒服、快乐。

一旦心有快乐,我们有觉性去知道,如果心迷失到别处了,及时意识到。或者轻轻松松地呼吸,一旦心跑到呼吸上,及时意识到,心跑去想别的事,及时意识到,这称之为我们有了禅修所缘。

但是并没有强迫心必须跟禅修所缘在一起,必须安得「刚刚好」。禅修所缘仅仅是观察心的参照物而已,心有时会待在这里,有时会往外跑;心时而在,时而逃。禅修所缘是用作观察心的参照物,心一离开禅修所缘,我们就及时意识到;或者心跳进去紧盯禅修所缘,及时意识到,然后「刚刚好」的禅定会自行生起。

慢慢去用功,起先肯定要先刻意,不断去练习,直到不贪了:必须这么好、必须那么宁静什么的,只是自自然然地练习。但同时也不松懈,不丢掉自己的禅修所缘,不断地忆念起自己的禅修所缘,持续忆念,不太松也不太紧。

禅定这块,如果太紧会苦闷,让自己受苦——身苦心亦苦。太松则会忘记自己而跑出去感知外在。

隆波小时候跟隆波李尊者学法,刚修行没有几天,心就集中、宁静下来。一旦退出来会有光明,跟着光出去天界什么的游玩,看天神,看这、看那,但不去看鬼,不去看是因为怕鬼,这样就不行了,心迷失在禅相中了。

接下来感觉不对劲儿:呃,既然心能够出去看到天神,也就一定可以看见鬼喔!自己怕鬼,因此修行时,隆波记住了这条路:心集中后,一旦退出来一点,出现光明。隆波不跟着光去到外面,保持觉性,增强自己的觉性,不让禅定来主导。如果觉性没跟上,由禅定在主导,那就太松,于是心会往外跑而感知外在。

这些虽可用于工作,但请大家先学会修行吧!在高僧大德讲法时并没有信口开河,他们的心大都处在禅定中。我们坐着听法时,他们的心大多处在近行定,所以,他们会开示刚好与我们相应的法。有时大家心神不宁,想东想西,他们会呵斥,那是他们的工具,但我们不要急着追求这工具,否则大家会立马太松而去外面游玩,然后忘了自己的核心职责是训练心安住,为了开发智慧而成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。

在隆波跟隆布敦长老求法的时候,隆波认识好几位贪玩的年轻出家人,喜欢各种在外的玩法。

比如有位外号「沙弥僧王」,百事通——知道的东西非常多,属于毗钵舍那的杂染,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无论谁问什么问题,都难不倒他。一早起来就开始指点这位法师、那位法师,昨晚您这么修行,不对,必须这样、这样……把寺庙上上下下都指导一遍,没有他不知道的,最后却发疯变成了神经病,因为高僧大德怎么劝阻都不听,玩得不亦乐乎,觉得自己特厉害:有他心通,自己太了不起!危险之极,这是太松,忘了自己的本份。

我们训练禅定不是为了知晓他人,而是为了看见自己的身心,让心有力量。
因此,不要大意——被烦恼牵到外面游玩。在训练禅定时,别让心紧绷、苦闷,也不要太松而放任自己胡思乱想。那些打坐后去外面游玩者连普通人都不如,因为普通人发疯的概率小,而他们却很高。比如看鬼非常熟练,鬼一来马上知道,接下来鬼和人同行,分不清谁是人谁是鬼。一旦开始分不清后,那就惨啦!因此,我们在打坐时,要清楚自己的职责,训练自己的心不是为了别的,而是要让心和自己在一起让它有力量、滋润清新,然后以安住、有力量的心去开发智慧,这就是职责所在。

然后修行时太紧,要知道,太紧是由于非常贪、想要好;太松,则是因为迷失到了外面。

持续不断去觉知自己,修行就会越来越正确。接下来如果熟练了,一想到修禅定,心就马上进入状态,完全就位。如果还不娴熟,就慢慢去训练,先摸着石头过河,后面会一马平川的,一定要坚忍!

标签: 禅定, 觉性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