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支圣道的全部阐释
~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7年12月24日开示《 八 支 圣 道 》禅窗
修行并没有涉及太多的内容:
首先,观念要正确,要明白修行的核心原则;
其次,在身与语的表现方面也要正确。接下来就是心方面的工作。
“八支圣道”包含了以上这三大版块。
**正 见
sammaditthi**
首先,具备正确的观念与见解。
正确的观念与见解,称为「正见」,也就是我们相信“业果法则”,即我们的所作所为将为自己带来相应的后果。
比如,我们为了离苦而精进地去用功修行,那么结果就是——离苦。如果我们是十分“精进”地跟世间及烦恼习气厮混在一起,结果就是——苦因此而增长了。
我们一定要了解“业果法则”与“四圣谛”,明白苦就是名色、五蕴。我们都想要离苦,而真正的离苦就是从名色、五蕴之中解脱出来。对于苦本身,我们是无法断除的,因为苦已经是结果了。我们需要断除的是苦因。
所谓的“苦”,其实就是名色、身心。对于“苦”,我们的职责是如其本来地去了知它。一旦频繁地了知苦,心就会产生厌离,进而松开抓取,苦因(集谛)便会被截断——止息了心的“想要”。
“想要”让身心获得快乐,“想要”让身心离苦,但身心是不可能快乐的,因为它们本身是苦。身心之所以无法离苦,是由于身心本身就是苦。
何时完全地彻知了“苦”,何时也就彻底根除了“想要”;“想要”不再生起,心苦便不复存在,心便抵达“灭(谛)”——也就是“涅槃”。
涅槃,就是欲望的止息,就是“想要”的止息。我们修行是为了抵达“涅槃”,也就一定要多多地发展“八支圣道”。
“八支圣道”之首是「正见」,也就是明白原则,明白隆波所教导的——这个世间的生活是遵循“业果法则”的,而我们修行是为了能从世间解脱出来,探究四圣谛是为了(导向)离苦。
「正见」又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与“业”相关,另一类则与四圣谛相关。比如,我们知因识果,这隶属于“业果法则”。
接下来,我们还要具备正确的想法——也就是有了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见地之后,还要具备正确的想法(正思维)。
**正思维
sammasankapha**
「正思维」是指对这个世间生起出离的想法,也就是想要出离于五欲。
我们所依赖的这个世间属于“欲界”,有些大德称之为“五浊恶世”。我们活在世间却不断地去寻求五欲之乐,追求享受,追求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等的体验,这等于沉溺在世间,这是“业果法则”。
如果我们追求的是“世间”,
就会得到“世间”;
如果我们追求的是“法”,
就会得到“法”——
这也是“业果法则”。
有些人日复一日的纸醉金迷、浑浑噩噩,却抱怨说:“我已经修行了很久,为什么还没有一点儿见法的迹象呢?”那是因为思想观念还不正确。
正确的思想观念是——所思所想必须是要出离于世间、出离于五欲的。
也有的人其所思所想都是在怀恨别人,死不罢休。若想要离苦,想要体证道、果、涅槃,就不要“永不释怀”地去怨恨别人,而是要多想想与慈悲相关的内容。别总想着伤害他人、伤害其他众生。
如果我们具备了正确的见解与想法,明白了“业果法则”,明白我们必须“知苦”(苦谛),是为了断除苦因(集谛)、证灭(谛)、修道(谛),而且还要具备正确的观念——要出离五欲,而非在五欲中醉生梦死。
我们应该去思维“不伤害任何人,慈悲对待他人与其他众生”;念及他人与众生时,没有要去伤害他们的想法。这种思维和见地是「正见」及「正思维」的基础部分。
**正 语
sammavacca**
有了正确的思维和观念,接下来是语言与行为方面。我们要自我检查在语言方面自己是否已经做得很好了?是否做到了“正语”?
「正语」就是在语言方面具备正确的、良善的表现,如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
两舌是指去说一些导致别人发生冲突和争吵的话,绮语包括用手指来“说”毫无意义的话。比如整天(动手指)玩微信、Line或Facebook,这也是一种绮语,它令我们的言语有所缺失,也让我们的心被毁坏——心因此散乱。
比如一整天都在讲话,心就会散乱。一直说个不停,不用撒谎心就已经散乱了。隆波不喜欢那些话多的人,比如,某些人的禅修报告非常冗长,讲这么多没有任何意义,只说必须说的即可,那些多余的话会只会让我们耗费心力、让心变得散乱。
只说必不可少的话,不说谎话,不搬弄是非,不绮语,不恶口,这就是正确的言辞。有了正确的言辞,还要有正确的行为。
**正 业
sammakammanta**
正确的行为即「正业」。
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正确的呢?
不杀害众生的生命,持戒,不伤害别人、不伤害其他众生,包括不伤害自己(自杀是破戒的)。
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众生之一,自杀属于杀生。堕胎也属于杀生。堕胎的业报很重,属于杀人,而且是杀没有过错的人,这是一种重业。
因此我们要持戒,不偷盗别人的东西,具备正确的所作所为,不偷盗他人的财物,以正当的方式赚钱谋生。
再有,我们要不邪淫,有外遇这样的事情,怎样都是不对的。
沉迷于爱欲之中的人,其修行怎么可能跳脱世间呢?心只会一直在世间徘徊,而且还会不断下堕,不断迎合自己的烦恼习气。
看到了吗?我们一定要具备正确的见解及思维,要有正确的语言以及正确的行为。
正确的行为就是持守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条戒,接下来,必须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谋生。
**正 命
samma-ajiva**
“正确的谋生”就是不伤害自己,也不伤害别人。
有些职业是伤害自己,有些则是伤害别人。因此,我们要避开这些职业,要以正当的方式谋生。
我们生活在世间,物质上不富裕也没关系,即使没有太多钱财,但够吃够穿就已经很好。
相反,在“法”的方面资粮阔绰,拥有丰裕的“圣财”,才是最重要的。
世间钱财只能在这一生使用而已,到人生尽头,再多的钱财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。
而“法”的资产却可以生生世世伴随我们。
因此,「正命」很重要,而这些全都是与谋生有关的内容。
所说、所做、谋生,都包括在八支圣道之中。
如果忽视了这些方面,修行也将无法进步。
假如我们的谋生方式不好,就应该尽量回避。比如有些人圈养鱼虾,这其实是在伤害众生。养鸡养牛,然后送去屠宰场,诸如此类的谋生方式也是在伤害众生。这类营生能放弃就放弃吧,可以重新再找事情做。做别的事也许会让我们没有以前那样富有,但我们的生命却会变得光明与亮堂,在法的道途上,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快乐和进步。
如果我们具备天耳通、天眼通,或是可以忆起宿世的宿命通,就会知道人死后转生去了何处,那么我们就不敢再造恶业了。我们会对“业果法则”肃然起敬,对于意欲造恶的心,也会生起羞愧心和畏惧心,对造恶业之后的果报感到不寒而栗,继而生起惭愧心与敬畏心。
大家都没有宿命通,所以就先仰赖于听闻佛陀的教导。佛陀具有极多殊胜的能力,对于世间的一切因缘了若指掌(世间解),并能以各种规律来教导我们。
因此,我们的生活要干干净净、清清白白,我们的言辞、我们的所作所为、我们的谋生方式必须良善。

假如上述任何一项有所缺失,我们的修行都无法得到提升,只会一直跌跌撞撞。倘若我们同时还带着错误的看法与错误的观念(邪见),那就更不吉祥了,那是最糟糕的。所以,佛陀才会把「正见」放在首位。

正见,首先是拥有正确的看法——明白“业果法则”,知晓“四圣谛”,知道名与色即是苦,一定要“知苦”。若能透彻地知苦,就会断除苦因(集谛)、照见涅槃、生起圣道。

接下来,是维系生计方面的内容——言辞正确,是指正确的谈吐而正确的行为是不破五戒中的第一、第二、第三条戒;最后是要拥有正确的谋生方式。一旦具备了这些好的基础,接下来就是心方面的工作,即修行的业处。

修行方面,我们要具备:
正确的精进
正确的觉性
正确的禅定

**正精进
sammavayama**

「正确的精进」,就是明白修行是为了什么。我们必须明白,修行是为了可以离苦,是为了彻底地止息苦。

我们要清晰地明白,我们之所以有苦是由于我们的心有烦恼习气。所以,我们必须要做的工作就是去实践佛法,削减烦恼习气,让善法大量增长。

如果善法具足,也就是具足了戒、定、慧,那么“七觉支”便会圆满。只要我们不断地发展觉性与开发智慧,接下来,“七觉支”一定会圆满。圆满七觉支以后,“明”与“解脱”也会圆满。所以,我们实践佛法就是为了提升“七觉支”。

“七觉支”都包含什么呢?

它包含念觉支(觉性)、择法觉支(即开发智慧,修习毗钵舍那)、精进觉支(精进地用功)、喜觉支、轻安觉支(心的宁静与祥和),以及定觉支与舍觉支

最后是发展到舍觉支——
其实就是隆波教导的:必须具备“安住且中立的心”。
“安住且中立的心”是七觉支均已圆满的心。
圆满了七觉支,心就会对一切保持中立,于是就会生起“明”与“解脱”。

“明”即彻见四圣谛;解脱就是心放下了对于名色的执取,并且抵达了涅槃——这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地。这条路有迹可循,切实可行,且有步步上升的台阶。
 
如果佛陀只说“涅槃很好”,而没有教给我们可供抵达的方法,那样的涅槃便是乌托邦,是子虚乌有,而非真实存在。事实是,“涅槃”是确实可以抵达,能够真正体证到的。

佛陀已将道路指引给了我们——
这条路就是隆波讲给大家听的“八支圣道”:
拥有正确的见地,具备正确的言辞,有正确的行为,以及正确的谋生方式,并时时精进地去减少烦恼习气、增长善法,这种精进称为“正精进”。

**正 念
sammasati**

那么,怎样做可以令不善法减少,令善法增长呢?必须要有觉性必须修习四念处——不断有觉性地去感知身、有觉性地去感知心。

何时觉性生起,何时不善法就会自行灭去;何时觉性生起,何时善法便自行增长。
因此,我们要有觉性地努力觉知身与觉知心。
也就是隆波经常说的:
修行啊,始于觉知自己。
有觉性地觉知自己的身,有觉性地觉知自己的心,这就是「正念」,即“四念处”。

修行是“心”的事,因此在致力于实践时,要从“有觉性”开始——有觉性地觉知自己的身与心,何时觉性生起,已生的不善法便会灭去未生的不善法便不会生起;在觉性生起的瞬间,善法也会生起,已生的善法将会越来越成熟,心会习惯于善法,于是善法将会更频繁更快速地生起。

就像是我们刚开始供僧斋时,无法做到早起,开始只能咬牙忍耐;但当每天都早起供斋,接下来就习惯了。心习惯了“早起供养”这样的善法,就会很容易去做到供僧斋。

有人曾经问:行善与造恶,哪一样做起来更容易或更难?大多数人都会说:行善难,造恶易。对吗?但佛陀却不是这样回答的。

佛陀说:
善人行善易,造恶难;
恶人作恶易,行善难。

这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,取决于“业果法则”
我们在哪方面有所积累,我们就会成为那样——这是“业果法则”。

因此,我们需要多多地发展觉性,直到习惯于“有觉性”,能够频繁地觉知身与觉知心,心就会习惯于“觉知”, 善法就会增长,不善法就会减少。既有正念又有正精进,它们都将会在我们的心中增长。

**正 定
sammasamadhi**

还有一个需要训练的是「正定」,
即“安住的心”。 
正如隆波教导过的心一定要归位,心必须安住。

隆波反复提醒我们要有觉性地觉知自己,这是“正念”。
而后还要具备安住的心——心与自己在一起,拥有作为“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”的心。

作为“知者、观者”的心,是具备正确禅定的心、是归位的心。

隆波会指出某些人“心没有归位”,就是在说他“心未安住”——心跑到别处去了,有时候四处游荡,那是散乱;有时候心则是静静地待在某个地方,比如,觉知呼吸,心跑去和呼吸在一起了;觉知腹部,心跑去和腹部在一起了;觉知脚,心跑去和脚在一起了;觉知手,心跑去和手在一起了;念诵佛号,心跑进了念头里……上述这些都是“心跑掉了”,称为“心不具备禅定”。

所以,我们一定要训练到让心具有禅定、让心归位、让心真正安住。

心方面的工作有两项要加以训练:
第一项是,训练让心有觉性,能够做到每时每刻都有觉性更好,要训练让觉性多到极点;
第二项是,训练让心安住成为知者、观者。

一旦心安住成为知者、观者,当觉性感知到所有的色法与名法,满意与不满意便会在心里随即生起,我们要去及时知道这些“满意或不满意”。

第一步是以安住的心,有觉性地感知生起的境界,一旦安住之心感知到境界——具备了觉性与禅定,心偶尔会“迷”,会对该境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。

比如,快乐生起之后觉得满意,痛苦生起之后觉得不满意,善法生起之后感到满意,不善法生起之后感到不满意。一旦满意或不满意生起,我们都要有觉性去捕捉到这些“满意或不满意”。要进一步去觉知心的反应,之前的所缘完全可以舍弃。及时觉知到心的满意或不满意,心便会契入“中舍”状态,于是,心就契入了“中立”

隆波将上述内容总结为:
有觉性,以安住且中立的心,照见身心的实相。
这句话涵括了“正念”和“正定”,如果我们不断地勤奋地去观察,会发现它同时也涵括了“正精进”。所以,真正属于心的工作其实就只是这些。

心方面的工作只有三项:
正精进、正念,以及正定。

正精进
「正精进」是——精进于燃烧烦恼习气,不断地频繁生起觉性,而后善法便会增长;

正念
「正念」是觉知自己——觉知身与觉知心,别忘记自己的身,别忘记自己的心;

正定
「正定」是心的归位——心安住成为观者。最终,心保持中立,对所有的境界均保持中立。

今天隆波将“八支圣道”一次性地全部阐释了。只要我们走在这条八支圣道上,最终一定会生起圣道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标签: 八支圣道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