境界的特性与共性

——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9年6月15日开示
《生活中遇到问题,就会看到修行的好处》禅窗

首先要能够看到境界,一旦可以看到境界,就进一步观察每个境界的共性。起先还无法看到每个境界的共性,只能看到每个境界的特性,比如:生气生起了,我们知道这个叫做生气;贪生起了,我们知道这个叫做贪;心走神了,知道这是走神、开心、伤心等等境界或状况,我们能够知道这些境界或状况,称之为“有觉性”。

假如境界生起了,我们却浑然不觉——比如身体坐着,却不知道身体坐着,称为缺乏觉性;身体行住坐卧、吸气呼气,根本不知道,称为缺乏觉性;心苦乐、好坏,也根本不知道,还是称为缺乏觉性。

起先,我们看到每个境界和每个境界都是不同的——贪不同于瞋,瞋不同于贪,好和坏也不一样,每个部分都是不同的,快乐和痛苦是有差异的。

每个事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性,由此我们能够区分这个境界和另一个境界的不同,看到每个境界有自身的特性,会使我们清楚了解到境界的多姿多彩。

色法和名法共可分为72种,若细分则有约150种。不用吓一跳,能到何种程度就是啥程度,事实上只知道2种就够了,只需从这150种或者72种(名色中)知道2种就够了,其中之一必须是心,另一个则是某类名法或色法。其中一个必须先是心,称之为“知者的心”。

一旦我们能够分离境界,就会发现每个境界都不同,我们观察它们:生气了,知道正在生气,在生气的时候,我们知道它,生气就会灭给我们看;有贪心时,我们知道,贪心就会灭给我们看;快乐生起了,我们知道,快乐也会灭给我们看,痛苦生起了,我们知道,痛苦就会灭给我们看;身体正在呼气,我们知道,呼气的身体于是灭去,身体换成吸气,我们也知道,就这样不断观察。

(我们)就会看到每一个境界,生起了灭去,生起了灭去,最后,我们就能够领悟到所有境界的共性。起先是一个境界、一个境界分别研究——每个个体都不同,因为每个境界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质,这称为“特性”;而所有的境界也存有共同的特点。

当我们看到所有境界不断地生灭变化,智慧终将彻见到所有境界的共性——即,每个境界同样都是无常的,每个境界都是无法持久的,每个境界都是无法被掌控的,它们是无常、苦与无我的。

“无常”是指,曾经存在的事物它消失了,保持不下去;“苦”是指,正在呈现的事物被逼迫着要消失;“无我”是指,事物是存在或消失——我们无法掌控,它们是随顺因缘的,这就是一切有为法、名色法的共性,当我们能穿透表象而洞见到共性,就是在修习毗钵舍那了。

如果仅仅只是看到境界本身,洞见其特性,就还不是真正的毗钵舍那。

因此,当我们不断看到境界的生灭变化,来到心顿悟的点:啊!苦与乐同样都是生了就灭,好与坏也同样都是生了就灭,这是看到了共性,心进入中立,来到保持中立的状态。

当快乐生起,心有智慧明白:它只是暂时的,苦生起时,心有智慧领悟到苦也是临时的,很快就会灭,心就不会郁闷、不会沮丧、不会闷闷不乐。因此,不论什么状况发生,是乐或苦,好或坏,心已经有智慧了,明白了每样事物都存在相同的共性,苦和乐之间,好与坏之间,存在共同点,即:三法印(三共相)。

倘若我们清楚洞见,心就有了世间最高的智慧,即,拥有了中舍的智慧——对于所有的造作均保持中立。

标签: 共性, 特性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