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空”的几个层次
“空”的几个层次
一一摘录自隆波帕默尊者2021年4月30日开示《自己的身心就是道场》禅窗
如果心仅仅作为“知者”、“观者”,
就会看到世间如梦,
并且有次第地看到世间的“空”。
“空”有好几种。中国有许多与“空”有关的法,尤其禅宗,比如慧能大师、黄檗禅师等讲到非常多的“空”,但是“空”有好几个层次。
“空”的第一个层次是因为禅定而空。
比如,在散乱时,我们觉得“我”真的存在。一旦修习宁静,比如:吸气念“佛”,呼气念“陀”……心宁静下来,就会“空”。“空”于什么?“空”于中等的烦恼,“空”于五盖。因此,修习奢摩他或禅定能让心来到第一层空, “空”于五盖即“空”于爱的缠缚,“空”于嗔恚,“空”于掉举散乱,“空”于疑惑,“空”于昏沉。这些现象如果消失,就是摆脱了五盖。
“空”于五种粗重的烦恼,这是基于禅定的力量而“空”。
还有更高层次的“空”,基于毗钵舍那而“空”。
毗钵舍那即是洞见身心的实相。它如何“空”呢?我们看到……比如,不断地觉知自己,看到身体不是“我”,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苦乐的感觉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所有的好坏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心本身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心时好时坏,时苦时乐,无法操纵,无法掌控,始终变化。“始终在变化”称为“无常”;“无法操控”称为“无我”。
看到身心的无常、苦、无我,心会契入宁静。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宁静,非禅定的宁静。禅定的宁静是因为心与单一所缘粘在一起,于是宁静了,没有五盖、散乱来捣乱。但是修习毗钵舍那,观察身心来开发智慧,就会看到身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苦乐的感觉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;造作好坏如贪嗔痴也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一旦看到一切都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就看到一切都是平等的:苦与乐是平等的,平等体现在乐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,苦也同样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
一旦如此照见,心就不再跌宕起伏。快乐的时候,心不会膨胀误以为“自己最好,老子最棒”;苦的时候也不萎靡不振、惨淡悲伤;心是中立的,不管发生什么,心都契入中立。
中立时,它是另一种形式的“空”,因为毗钵舍那而空,因为开发智慧而空。
“空”有好几种——
基于奢摩他而“空”,
基于毗钵舍那而“空”,
但是“空”的味道不同。
源于奢摩他而“空”,心是宁静的,
没有烦恼杂染的侵扰。
在我们修习禅定时,心是宁静的;
一旦出定,烦恼又会卷土重来。
但是因开发智慧而“空”,
心有时可以独立凸显,
宁静、舒服,“空”很久,
但不超过七天又再退失。
因此,“空”有多个层次。
大家观身观心,不断地观照,最终会看到:身体不论苦乐,心不论苦乐、好坏,都不在掌控范围内,我们无法控制它们。
于是,心逐渐中立,保持“中立”的心将会空,源于智慧而“空”;
之后,将有更高的“空”——因圣道而空、因圣果而空、因涅槃而空。
惠能大师、黄檗禅师论及的“空”是直论涅槃的“空”。
但是,我们还没看到过,无论如何想不出来的,我们必须要有次第地去训练。
起初,心散乱时,我们修习宁静,心将“空”于五盖,“空”于导致散乱的烦恼杂染,心宁静、舒服、“空”,这是第一层“空”。
我们开发智慧,看到身体的实相,无论身体是乐还是苦,心都保持中立而空,不动荡起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