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挣扎的三种模式

 

——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9年2月16日《心是自生的,还是上帝创造的?》禅窗

 

 

 

 

大家要修行啊,别把时间白白地浪费掉!

 

关于修行的原则,隆波已经教导过很多次了。现在取决于大家自己的行动了。如果疏忽大意,就会自我放逸。如果不疏忽大意,就会不断勤奋地去观,去训练让心和自己在一起。如果心没有和自己在一起,那是没办法修行的。既不会成就奢摩他,也不会成就毗钵舍那,而是在修习邪定。

 

看得出来吗?心往外跑了。我们只要一观呼吸,心就会去到呼吸上。在心跑来跑去的时候,我们要及时地意识到,一点儿都不难。

 

不断地训练自己去观察与体会——心是跑来跑去的。时而去看,时而去听,时而去想,每一天都是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,没有太多花样。看见有人走过来,心就会跑过去看,就会去到他那里而忘了自己。听到了声音,心也会跑去听。有时候听到隔壁的邻居在说悄悄话,很想打探,于是就拼命地侧耳倾听,心就是想要去知道。每当闲暇无事时,心就会去想,一整天都陷在迷失之中。

 

心为什么不得不去看、去听、去想呢?因为心有欲望。我们曾经学习过欲望,欲望共分为三类:

 

欲爱——想要拥有和得到;

 

有爱——想要保持和延续;

 

无有爱——想要让它消失。

 

想要得到什么?想要保持什么?想要让什么消失?其实,都是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的渴爱。我们的“想要”,主要集中在六个根门:(比如)我们想看画面,还没有看却很想看,这个就是“欲爱”;看到了画面以后,想要让画面长久地保持住,希望永远都可以看到它,这个称之为“有爱”;看到不喜欢的画面时,想要让它立刻消失,称之为“无有爱”。

 

每一个根门都具有如下三种运作的形式——想要得到、想要保持、想要让其消失。总而言之,欲爱共有十八种。不用惊愕,慢慢地训练去观察即可。

 

每当六根与六尘接触时,都会想要这样或是那样。最开始是想要获取所缘——想要看见,似曾相识吗?想要看见,这就是欲爱。一旦欲望生起了,心就会开始挣扎。

 

大家能感觉到吗?当我们想要看时,心会痛苦和挣扎。或想要得到什么,心也会痛苦和挣扎。感觉到了吗?当我们不喜欢某物, 希望它消失,心也会痛苦和挣扎。

 

在缘起十二支里,“心的挣扎”被称为“有”。所以佛陀开示说:欲望乃是“有”的创造者。

 

心在挣扎时,紧随而至的就是苦。能够大概体会到吗?心在挣扎时,就会受苦。真的很可怜!因为眼耳鼻舌身心一整天都在接触所缘,而欲望一整天也都在生起,所以心一直不停被逼怕着拼命挣扎,真可谓是苦不堪言。有些人的心很麻木,根本察觉不到它苦。但是如果你有觉性——不断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,(就会发现)想看画面时,它会苦,想让画面一直存在,它也会苦,想让画面消失,它还是会苦;想听声音时,它会苦,想让声音一直存在,它也会苦,想让声音消失,它还是苦;至于内心世界也是同样的情形:心(总是)渴望获取快乐而有趣的内容,当想要生起时,心就已经苦了——想让有趣和快乐一直存在,它会苦,想让(内容)消失,还是苦。因此,每一次生起“想要”,每一次都会苦,而“想要”一整天都在生起,心的挣扎一整天都在生起,于是苦也是一整天都在呈现。

 

具备了觉性和智慧的人,看到这些真相就会心生厌离:明白除了“心一直动荡不安”以外,生命根本别无他事,无论是多么美妙的境界,都只会引发心的动荡不安。

 

(你们)大致看过这种情形吗?基本看得到吗?当“想要”生起时,心就会动荡起伏。然而,我们可以阻止欲望和想要吗?它是一整天在生起的,根本无从阻止。因此,我们的心始终处于动荡不安之中,找不到丝毫的宁静和快乐。

 

惟有在欲望彻底停摆的那一刻,心不再挣扎,因此不再动荡,心契入真正的寂静与安详,此寂静即是涅槃。心若没有了意欲,就会抵达涅槃,涅槃是宁静、祥和、快乐的。(涅槃的快乐)不同于世间的快乐。后者是垂死挣扎的、焦灼式的快感,是动荡不安的。

 

涅槃的快乐是另一种情形,完全不可类比。涅槃是心完全摆脱了意欲、不再挣扎的快乐。欲望的止息,是谓“离欲”,心的不再挣扎,是谓“无为”,不执著所有的色法和名法,解脱了漏烦恼的包裹与缠缚。

 

我们的心是带“壳”的,心被漏烦恼包裹着。如果有谁曾经见过的话,就会知道那是真的苦!谁曾经见过心是带“壳”的?是苦还是乐?苦,非常非常苦!和坐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。而坐牢还有刑满释放日,还可以减刑,总能基于这个或那个原因让你减刑的。或等到刑满释放,也就自由了。但是,包裹心的漏烦恼却永远不会放我们自由。多少生多少世都自由不了,永远只能堕为欲望的奴隶,始终处在被囚禁的状态里。

 

如果我们修行,就会亲见自心一直处在被囚禁的状态;或是修行之后看到,自己的心始终是动荡不安的。于是我们会明白:这世间并不值得留恋,世间惟有苦,除此无它。

 

除了苦,没有什么(东西)在生;除了苦,没有什么(东西)在灭。

因此,与其放任自己浑浑噩噩地迷失在世间,还不如培养觉性——持续不断地及时知道自己的心。

 

心生欲望和“想要”时,要及时地意识到;心生动荡、起伏与挣扎,要及时地意识到;心去执著这个、抓取那个,要及时意识到;心苦了起来,要及时地意识到……如果我们修行直至可以洞见:心始终处于被逼迫的状态,始终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,始终处在受苦的状态……当修行能够照见(这一事实)时,就再也无处安身了。

 

但是,我们原先的智慧是不足的。比如,我们看到这个画面会苦,就会换去看其它画面。又或是我们处在人类这一道,活得久一点的话,痛苦就会接踵而至,有些人干脆选择自杀,试图逃离人界,而投生到新的其它界域,但却永远不可能逃避得了苦。

 

因为无论去往何处,心都携带着烦恼习气一起出现,故此,根本无路可逃。真正的“逃生”之道惟有一条:那就是透彻了解自己的心,直到欲望彻底止息。欲望何时止息,缘起十二支的“有”便何时结束,“有”何时结束,“苦”就何时终止。

 

(所谓)“有”,即心的挣扎。隆波已经讲过几个回合了,可是一讲到“有”,大家的心就有些“皱眉”,理解不了。

 

我们的心共有三种挣扎的模式:既有可能朝向坏的方面挣扎,也有可能朝向好的方面挣扎,还有可能朝向“不与所缘接触”的方向挣扎。因此要慢慢去学习,慢慢从事实中去领会。

 

有朝一日洞悉了真相,世间就再也不值得留恋了。其实世间的中心就是我们自己的心,因为此心不存在真正的宁静与快乐,无论此心去往哪一界、哪一道,结果都只是苦而已,根本没有其它可能性。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避难所。因此,我们应该持续不断地培养觉性和开发智慧,一旦透彻了解到自己的心——它是苦的聚合体。

 

一旦彻底了解,就会放下。但只要了解还不彻底,肯定就还放不下。要想能够彻底了解,必须常常地观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

标签: 欲爱, 有爱, 无有爱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