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觉支详解
七觉支详解
——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7年1月7日开示《修习四念处,圆满七觉支》禅窗
念处分为四大类:身、受、心、法。只是透过观呼吸,也能够提升至四个念处的修习。修习念处,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提升觉性。
看见色法、名法的生、住、异、灭,包括身、受、心、法的生、住 、异、灭,这是在提升“择法觉支”,听说过吗?佛法的修行好比是进行调研工作,即深入进去看见真相。所谓“调研”,并不是坐在那里自己思考。调研必须去现场勘察:事实究竟是怎样的?是深入现场调研,而不是纸上谈兵写报告,也不是研究经典资料。要洞察正在运作的身、受、心、法的真相 ,这称之为“正在提升‘择法觉支’”。修习毗钵舍那就像是调研工作,要看到事实。
如果我们持续观照色法和名法的运作,那么在观察和觉知的时候,就是在进行“法”的调研,那是具有觉性的。已生的不善法会灭去,未生的不善法无法生起,因为那一刻具备觉性。如果我们提升觉性,未生的善法也会生起,至少觉性生起时,善法已经生起。随后,善法会越来越频繁地生起,戒定慧也会不断渐趋圆满,这称之为“精进觉支”。精进不是愚痴地努力,佛陀所教导的“精进”是指——精勤地消灭已生之不善;令未生之不善无法生起;尚未生的善法,使其生起;已生的善法,使之进一步提升与茁壮。这称之为“精进觉支”。
随着精进越来越多,心会自行拥有“喜觉支”。一旦有了法喜,如果我们有觉性地及时知道,心就会契入“轻安觉支”,获得宁静祥和。法喜是粗重之物,一旦及时知道,就不会被法喜控制,有些人修行以后,被法喜控制了,无法继续进步。因此,要及时地知道。
心契入宁静与祥和,称为“轻安觉支”。心保持禅定,成为知者、觉醒者、喜悦者,看见所有的境界或状态不断地工作,既包含色法,也涵括名法,全都呈现三法印。初级阶段,也会迷失去满意或不满意,随着修行至觉性和智慧渐渐圆满,心就会契入“舍觉支”。
这些就是“觉支(菩提分)”的七个组成部分。依赖于每日持之以恒地修习念处,可令觉支逐渐圆满。
觉支是觉悟的因素,当觉悟的因素圆满以后,心因智慧而进入“舍”,这个“舍”不是基于禅定,而是由于智慧已经圆满,洞见到色法、名法的实相,比如:看见苦、乐的实相,能够照见——快乐无常,痛苦也无常;快乐被逼迫着要消失,痛苦也被逼迫着要消失;苦、乐无法由我们掌控。
随着反反复复地看见实相,心会豁然顿悟。有快乐生起的时候,心不会忘乎所以,明白说:快乐临时存在而后消失;有痛苦生起的时候,心不会痛苦不堪,明白说:痛苦也是临时存在而后消失的。这称之为“心因智慧而‘舍’”。
倘若心能够保持中舍,不再进一步去造作,知道以后,就结束了。而不是有这样的境界生起时,却挣扎着想要那样的境界;也不是有这样的境界生起时,奋力想要其长久保持或者令其消失。
境界还未生起,就已经翘首企盼其生起,期待着尚未生起的境界生起,这称之为“欲爱”;对于已经存在的境界,想要其天长地久,这称之为“有爱”;对于已经存在的境界,想要其迅速消失,这称之为“无有爱”。正是这种“渴爱”(渴爱有三种:欲爱、有爱、无有爱),让心持续地造作,造作而后构建“有”、“生” (十二因缘之中的有、生)。“渴爱”迫使心造业,心就会挣扎,观察到了吗?当“想要”生起时,心就会挣扎。
随着越来越多地探究,心会中立而没有渴爱,心因智慧而保持中立,已经没有了“想要”,不再想要得乐、想要离苦。心保持了中立,心不再继续挣扎,不再继续造作,心真正做到了——“就只是知道,就只是看见”。一旦抵达这一点,如果积累得足够的话,圣道就会生起,心会进入安止定,必须达到安止定,而不是眼睛一眨一眨的散乱着,这样圣道不会生起的。
心会进入从初禅直至八定的安止定,在经典里讲到一、二、三、四禅,并没有提到五、六、七、八定。一、二、三、四禅属于色界禅,如果仔细体会,四禅有“舍”与“一心”两个禅支, 五、六、七、八定属于无色界定,也有“舍”与“一心”两个禅支。因此,无色界定与色界禅打了个平手,开示时有时提到一、二、三、四禅,比如佛陀进入四禅,但像佛陀那样伟大的人物,也许进入的是无色界定。
心一旦进入禅定,就会在禅定之中开发智慧,看见境界生灭两三个刹那,心就会放下,逆流而上去找寻“知元素”——已经不再是“知者”的心,而是“知元素”。包裹着“知元素”的漏烦恼便会破裂开来,此时,圣道生起,光明生起。然而遇到光明生起时,必须小心,因为源于禅定的光明非常多,圣道的光明同样是光明,却是不同的光明——禅定的光明是有边际、有范围、有地方安住的;而道果生起时的光明,是无边无际的光明。远在天边的天神也看得见这种光明,然后就会随喜道:又有一位圣者诞生了!倘若是证悟了阿罗汉,天神们更是盛况空前地欢庆。祖师大德分享说:天神、梵天神都会随喜,到处地动山摇,比打雷轰鸣更加震撼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