修行次第和

~摘自隆波帕默尊者2017年8月19日法谈B《最难的是证悟初果》禅窗

 

要有觉性,先持守五戒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戒持到最好。

作为居士,有时候会破五戒,破戒以后别难过,重新再提醒自己去用心持戒。

 

然后每天让心和自己在一起,不要魂不守舍。

去训练让心频繁地跟自己在一起的方法,即练习某一种禅法,比如念诵佛陀或观呼吸,然后在心跑掉的时候及时地知道。佛陀、佛陀,心跑去想了,及时知道。呼吸、呼吸,心跑去想了,及时知道;心跑到呼吸上了,也及时知道,等等。

 

接下来,心跑的一瞬间,即刻觉知,禅定就会生起,心就会和自己在一起而没有溜走。这样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禅定,心和自己在一起了。在毫无打压的情况下,心轻轻松松地和自己在一起。

 

有些人的心是和自己在一起,可是却在打压。不要这样,如果是这样就不好用了。苦闷的心是无法开发智慧的,禅定也不会生起。

 

心是轻轻松松的,禅定方能生起,因为快乐是生起禅定的近因。

 

我们就这样平常而普通地去生活,轻轻松松的,呼吸以后觉知自己,或念诵佛号,去觉知自己。心一旦跑掉了,知道,心又跑掉了,再知道,然后继续回来观呼吸或念诵佛陀。心又一次跑掉,又再次知道,并不阻止心跑。

 

如果强迫它不跑,心就会苦闷,就又不好用了。一定要是“不苦闷”的。因此,心跑了,知道;心跑了,知道。

 

修习任何一种禅法,然后心跑了,知道;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正确的禅定。

 

一旦具备正确的禅定,心和自己在一起之后,我们就去观身工作、观心工作。

一旦忆念到身体,就会感觉到它不是我,它只是被觉知与被观察的对象,而不是“我”;或是苦、乐的感觉生起时,我们的觉性能够记得苦乐生起了,进而就看到苦乐不是“我”,只是被觉知的对象;当贪、嗔、痴或者善法生起时,觉性会立马捕捉到它们,进而照见——生生灭灭的贪、瞋、痴或善法,也不是“我”,我们无法掌控它们,它们来了就走。

 

就是这样不断地探究自己的心:一会儿心是知者,一会儿是想者,一会儿又是跑去聚焦的紧盯者,心不断地变化,不是“我”,不是“我的”,掌控不了它。就是这样开发智慧。

 

就像这样不断开发智慧,

有觉性地觉知身,有觉性地觉知心,

照见身的实相——不是“我”,

洞见心的实相——也不是“我”,

最后智慧生起,心愿意接受“我不存在”

就会成为初果须陀洹,并且在未来某日成为阿罗汉。

 

因此,远道而来的中国人要牢牢掌握原则。

 

标签: 次第, 基本原则

添加新评论

访问者:40